100-110
r />
杜老太君心中自然有对比,所以她对叶雅芙能入太后之眼也很有信心。
“平日里但凡有什么好的,娘娘您都想着我。如今,我遇得个好的,也赶紧跑来举荐给娘娘您。至于您喜不喜欢,觉不觉得好,还是得您亲自感受过后才知道。不如……宣她进宫来试一试,如何?”
太后闻言立刻说:“那就传她进宫来。”又哀叹,“哀家身上也不舒服,寻常也让丫头们为我揉捏,但也不见好。太医们也宣了,针也扎了,效果是有,可微乎其微。到底是老了,不服老不行。”
杜老太君则说:“娘娘哪里老?娘娘走出去,说是才过四十都信的。哪里像我,这一头的头发白了有一半了,我才是真的老了。”
太后这才细细打量着眼前贵妇人的头上,叹道:“多日未见,表姐这头发的确白了不少。”又关心她,“平日里,还是得少忧思些。”
杜老太君则说:“这哪里能有不忧心之事啊,烦完了子女的神,又
得烦孙儿孙女的神了。”
想到什么,太后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真诚问:“慧娘还是没有消息吗?”
慧娘是杜老太君独女,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于多年前,十二三岁时,被拐子拐走了。
这些年,杜家从未放弃过寻找慧娘。可都快三十年下来了,却仍是没有一点消息。
说来也奇怪,当年慧娘可是记事了,又不是三五岁的幼童,记不得家在哪儿。
她记事,却不见回家,那只能说明一点,许是遇了害,早不在这人世间了。
每每想起这个来,杜老太君都忍不住垂泪。
哪怕已经过去快三十年,如今夜深梦回时,仍是女儿的身影。
“想是早就不在了,或许,已经投胎转世,去人家当闺女去了。”杜老太君眼角渐渐湿润起来,“我同这孩子缘分浅,我不求别的,只希望她不管在哪儿,都能过得好好的。”她小的时候就有算命的先生算过,说这孩子同他们杜家缘浅,需得自幼寄养在别家,方能得一世安稳。
可惜她那时并不信这些,还把那算命的给骂了一顿。
她这辈子生了三个儿子,只得这么一个闺女,能送出去?
可也正是这样的自私和执拗,害了慧娘。
第110章 第一百二十章“哀家要赏你。”……
他们杜家难道没有女子缘吗?
她生三个儿子,好不易生得一个闺女,还在养到十一二的时候被拐了。孙辈中,只思瑜一个孙女,也是在和她姑姑差不多大年纪时突然生病。
而这一回,她再不敢大意,找了大师来算,大师让怎么算她便照着大师说的去做。
幸亏是她这回听话了,把思瑜送出去三年,如今她回家来,果然身子养得极好。
就是历了个劫,回京路上遇到了个男人,险些被那男人缠住。好在,最终是识破了那人的歹计,孙女思瑜也算是逃过了一劫。
这般想着,杜老太君既庆幸自己的决定彻底救了孙女思瑜,又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糊涂和一意孤行害了女儿慧娘。
慧娘之事就如一根刺般深深扎在了她心中,哪怕过去再久、时间再长,这件事上,她始终都不能释怀。
此番提起,杜老太君虽不再如从前那般不受控制的发火、和自己怄气,但仍是有淡淡的忧伤在。
太后也很难过,但毕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她只能跟着劝说:“表姐还得想得开些,很多时候,就是缘分的事儿。慧娘那孩子……她或许就是命薄,承受不住大富大贵的命。说不定,是被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给养大的,养大后嫁人生子,如今说不定都抱了孙儿了。”
若能这样,自然是最好的了。
可她离开时已有十一二岁,早就记事,她为何不找回家来呢?
太后也知道那慧娘多半是不在世上,多半是给害了,但她不能这样说,于是只能强硬着转了话头,道:“快去传那叶娘子进宫来,听表姐这样说,我迫不及待想要试一试她的手艺了。”
杜老太君也很识趣,知道这是太后不想再提过往,于是也赶紧配合的收拾起自己那糟糕的心情来,坚强着面对眼前的一切。 。
昨儿在安国公府向杜家老太君哭诉了情况后,回到家,自是把情况一五一十的向自己相公说清了。
吴容秉原是不想妻子掺和到这些事中来、让她为自己的事烦心的,但既然她已经掺和进来,吴容秉自然不会再说多话,只是说了抱歉的话。
他的确是觉得挺对不起妻子的,她辛苦着托举自己,又为自己治腿,又给他银子考试,不辞辛劳。结果到了可以跟着他享福的时候,福没想到,还得继续为他奔波劳累。
吴容秉自己无所谓吃不吃苦,也无所谓是不是从外放任县令做起。但考虑到妻子和儿子,他想法自然又不一样。
去偏远之地赴任,他可以心甘情愿受得住那份艰辛,但又凭什么让他们母子跟着自己一起受苦?
而若因为这个而同妻子分开,又实在不甘心。并且,也是亵渎了他们间的情分。
所以思来想去,吴容秉还是打算用尽手段为自己争取。
他自然有自己的法子和手段,只是没想到,妻子这边竟然走了捷径。
吴容秉只是猜到杜家未必会愿意掺和到这件事中来,或许,若真有心相帮的话,会想别的法子曲线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