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

  “如何改?”纪楚不再拐弯抹角,“安丘县连着几年,都是同一批人县试,同一批人府试,然后呢?”

  “可能考中?”

  纪楚毫不留情:“每年矮子里拔将军,拔出来也是个矮子。”

  “倘若愿意在本地做个矮个将军就罢了,但是他们要去州城跟那些真正有才学的竞争,便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说白了,如今安丘县的学生天天菜鸡互啄,啄出来也是个菜鸡。

  但你菜,其他地方的人可不菜。

  大家一起去州城考试,能过关才怪了。

  你们的目的,到底是在安丘县当个有名无实的第一,还是真真正正地考中秀才?

  目的是后者的话,就要换人来考。

  魏镇长等人何尝不知。

  可,可若加入更多学生,他们的子弟们别说考中秀才了,便是去县试的资格,可能就没了啊。

  纪县令要让贫家子弟来取代他们子侄的位置?

  恐怕不妥。

  可纪楚下一句话,却让他们意识重新思考。

  纪楚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人,更不是给自己竖起一群敌人。

  他想要的是双方合作,达成共赢。

  “天下之祸,不生于逆而生于顺。”纪楚道,“他们如今的水平,会不会就因为太顺了。”

  “整天跟一群庸才读书,便是天才跟庸才待久了,那也会变得平庸。”

  “倘若有竞争,有追赶,便是庸才都会往前跑一跑。”

  “要本官说,就该招一批贫而好学,穷且益坚的子弟过来,让如今的学生好好奋进,吃吃苦头。”

  “毕竟以他们的资质,只要被追赶着好好学,一定有所进益。”

  “当年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让圣人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作为学生家长,你们难道就不想让他们吃吃奋进的苦,有些竞争精神?”

  倘若这话说给学生们听,此刻都要跳起来骂人了。

  好端端的,凭什么要吃读书的苦!

  但听这些话的,是学生家长。

  是啊,如今学生成绩不好,都是环境的原因。

  找一些贫家子弟过来竞争,肯定能激起他们的动力。

  魏镇长联想到当年在私塾读书的场景。

  倘若学习氛围浓厚,便是最差的书生都能多看几页书。

  倘若氛围散漫,最好的学生都想打盹。

  那他想招穷学生,是为了做伴读?激起其他人奋进?

  只怕也不是。

  纪县令就是想招穷学生,顺便激起其他富家子弟的斗志而已。

  单讲前者,他们这些人肯定会反对。

  加了后面的原因,学生家长们反而想点头了。

  他们最是知道,那些好不容易有读书机会的人,读书的时候会多奋进。

  有他们在身边,自家孩子就能学好。

  纪楚笑眯眯看向教谕,又道:“教谕你说呢?”

  教谕肯定想招穷学生啊,穷学生读书奋进,考中概率更大。

  但,但免食宿免书本?

  费用从哪里来?

  衙门有那么多钱吗。

  衙门自然没有。

  纪楚把目光看向心动了的魏镇长,以及魏家镇的大户身上。

  想要有好“陪读”,那就捐点钱吧,这不过分吧?

  纪楚又道:“倘若费用能解决,本官也可以抽出更多精力扶持县学。”

  说着,纪楚让李师爷再拿出一张作息表以及县学学规。

  “若是能按照这上面的来做,各家的子侄,何愁考不上秀才。”

  “即便再进一步,也是可行的。”

  看着堪称恐怖的作息表跟学规,在座的家长们面面相觑。

  这,这太好了啊!

  就按这么办!

  他们立刻捐钱!

  不愧是纪县令,就是有办法。

  纪楚看着他们的表情,心道,本地悠闲的富家子弟们,对不起了,提前两千年让你们感受衡水黄冈模式。

  至于能不能坚持下去,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但他相信,对那些真正的贫苦人家来说,却一定能学成。

  谁是谁的陪读,还不一定呢。

  等“家长”们从衙门出来,个个神清气爽。

  安丘县的学生们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