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戚少商最后的结局
第184章 戚少商最后的结局
自从查良庸封笔,专心从政后,他已经不再负责《明报》的具体事宜,但他既然这么说了,大家当然要听他的。
大家都来到会议室内,因为人太多,位置太少,大多数人是站着的。
查良庸扫视过这些人后,起了个开场白:
“我们《明报》上下数十人,都是当今港地的报界精英!”
“我看了许多报纸,都写了昨天的访谈,对我的批评很有用!”
“唯独我们《明报》没有……我感到很失望,我也很想知道,大家怎么评价我昨天的表现!”
查良庸的声音,落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但是没有人做出头鸟,大家还不知道查良庸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万一表错了意,就麻烦了。
于是,查良庸叹了口气,开始念起了那些报纸对他的批评:
“《东方时报》怎么写的!他们说,查良庸显露出从政的天真性,政坛不是武侠江湖!《大公报》说,我一叶障目,不知泰山,更不客气啊,我看了后知道他骂我不和大陆沟通,他们说的真对!”
“《星岛日报》批评的尤其好,他说我的准备不足,当官太急。”
“还有《文汇报》,受到了余切的鼓舞,炮轰港英逼害港地同胞,甚至叫港督滚回英国老家,五万人的底层港人大迁移,不应该由白人政府来决定……他们没有批评我,实际上也在批评我!”
查良庸抬脑袋道:
“现在你们认为,他们说的对吗?”
被他问到的全缩着脖子,低着脑袋:我靠,这谁敢答啊!
“董桥,你怎么认为?”
港地名编董桥说:“我对这件事情的领会程度不高,请张建波来回答。”
张建波是个商务经理,他白了董桥一眼道:“当务之急是减少影响!我举个例子,《难忘今宵》在大陆一些南方省份很受欢迎,他们能直接收到卫星台,一些港星参与的特辑,被刻录成盗版传入内地,他们的大学生都看……”
“但是!”张建波说:“大陆人不懂我们港地的节目尺度,我们天天是要吵架的,有几个情人,做过几次情人,都会拿到节目上说……大陆却很严肃,这档节目在港人看来,是查先生考虑不周,辩不过余切!”
“在大陆人看来,那就想的很多了,而且想的很大很大,我们应该收走TVB的录像带,尽可能阻止节目在大陆的流传……”
实战打不过,收走录像带?
这是哪门子的邪门功法。
查良庸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摇头道:“错,你们全错!”
“九龙城寨这个在港地人眼皮子底下的东西,大部分人还没有一个大陆作家了解……可见任何东西只要一发生,真相是挡不住的,我认为应该登报道歉,然后不要碰这个东西了。”
众人都傻了,没想到查良庸想了一晚上,破局大法竟然是道歉了事。
万万不可啊!
董桥说:“还没有到要到道歉的地步吧,只是一个文学访谈而已……虽然谈了一些九龙城寨的拆迁,如果要道歉,那不是又加重注码了吗?”
查良庸却说:“道歉了就结束了,我以后不碰这个话题了。”
“啥?”
董桥蒙了。
不是你先要挑起论战的吗?
查良庸道:“我昨晚上回去想了余切的话,他说的有些道理,不对,是很有道理……我认为我有这几大错!”
接着,查良庸一一道来:
“其一是,做实事总比批评难,他是批评的,我不巧成了做事的,我们角色不一样,永远也说不过!”
“其二是,他说港地现在的情况,不适合立刻搞拆迁,因为我没有真正的权力……我无法对事情的坏结果负责,也就没有资格承担责任,于是就没有任何权力。”
“其三是,我观察到一个现象……”
这次是张建波来问:“什么现象?”
查良庸道:
“对港英政府的尖锐批评,《文汇报》不是唯一一个!《新晚报》、《商报》、《晶报》都这么说。1967年,这些报纸同样这么批评过港英政府,然后写稿子的人,和印刷厂负责人被罗列21条控罪,各罪名合判入狱共9年,最终服刑两年……”
“现在不是这样了,据我所知,这次没有人被抓,更没有人被判坐牢。余切本人也大摇大摆,成了港地的明星,几所大学争相邀请他去访问,可见今天已经不是二十年前,港英也不是从前……”
查良庸说到这里忽然高声道:“从民众的情感上,还有事实上都不支持我了,我怎可去做恶人呢?收手吧,外面全都是支持余切的人。”
众人一语不发,只是一昧的沉默。
于是,查良庸的道歉刊登在了后续的《明报》上,写的很简单:“我查良庸对之前上节目访谈的事情,前后经过了解的还不够,对余先生颇为无端的评论表示抱歉,更为值得抱歉的是对九龙城寨的居民……真相之复杂和艰难,已超出我的想象。”
“《明报》仍然是一份事实为导向,立场偏中立的报纸,此为查良庸个人所致。”
查良庸道歉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