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西湖会议

  第130章 西湖会议

  李子运认为:“知青文学的作者们,原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把文化学好,但他们也有提高文学修养的渴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学习国外创作者的技巧和题材。”

  周杰人道:“没用,他们学来那些东西,最后还是写知青文。但是我们看小说的,已经开始进入到新的生活,我明白,大家对那些东西有些看的烦了。”

  说到这里,李子运和周杰人两个都赞成了。

  知青文学正在衰落,伤痕文学正在衰落,这是可以看到的。从啥来看呢?

  尽管还有许多作家仍孜孜不倦的创作,但读者寄来的信件数量,还有心中的反馈中,可以看到读者已经渐渐失去了热情。

  在这里,作为《沪市文学》理论组的老大,周杰人不免想到了燕京的余切。

  这人是最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家,他特别符合周杰人对下一代作家的寄望——这个人首先文化水平够,尽管不搞理论研究,但他懂那些理论。

  在这基础上,又能创作一些不同的东西出来。

  中国作家访问团在日本的一星期很受欢迎,虽然去的主要是沪圈的文学家,但最发光的是余切这个人。

  新闻里面天天转载NHK的消息,国内的群众也与有荣焉。听闻余切在日本受到了欢迎,让日本人道歉,还在东大舌战群儒,最后日本人却最喜欢他——这是写知青文学的作家们,确实不能做到的。

  东京大学的学生们挥舞着那一页写有“余切”的白纸,已经登上了新闻,这怎么不让人心潮澎湃啊!

  “日前,于日本东京举办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圆满落幕,中国作家访问团出席该届笔会并做出发言《核时代下的文学》,其中……”

  赵中祥到这里稍作停顿,声音变得尤其磁性,似乎也受到了鼓舞!

  “中国青年作家余切,在当晚参加的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研究院举办的文学分享会上,对核时代文学提出了新的见解,赢得了全场掌声,他的演讲稿被记者松永发表在日本《朝日新闻》上!”

  “余切本身也是燕大的学子,他和东京大学学子的交流,代表两国高校学子的交流,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水平。”

  “是的!”接话的是女主播李绢,她留着颇为干练的女士短发,铿锵有力道,“东大学子最后也表达了对余切事业的祝福,他们在一张张写有余切名字的书籍上,用力地挥动,我们无不欢欣鼓舞的看到,在中日两国的国旗之间,友谊的航班正往返于两国。”

  “尽管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和民族并不相同,但相似的文化背景,使得我们走向了交流,这样的交流是抵挡不住的,也是必然要发生的!”

  ——消息一出来,据说连老山前线也播放了这一条新闻,就是不知道越南粉丝听罢,“高兴”的对天放的子弹,到底是为了庆祝偶像的凯旋,还是希望子弹能飞过去打穿偶像的头颅了,毕竟地球是圆的嘛。

  写《棋王》的钟阿城出生于燕京,祖籍却在渝市,川军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呀,他们到处投稿,在哪里都是川军的身影。

  又得知,余切正在沪市到处游玩,于是李子运打了个电话到《收获》杂志编辑部,电话连了一上午,辗转联系到了李小林。

  “李小林,余切在你身边吗?”

  “他在我家吃饭。”

  “我们有没有机会,请他到《沪市文学》来照个面?我们对他神交已久,想见见他。”

  挂了电话,李小林告诉余切:又一家杂志找你了!

  余切脱了红都衣店制作的西装外套,忒热!只留下里面的白衬衫,领口也扯出来掀着,当日的沪市艳阳天高照,余切还整了个草帽来戴着,就和李小林来这个《沪市文学》。

  巴老住在武康路,和《沪市文学》的巨鹿路并不远,三公里右转。这三公里可是沪市的小资之路啊,洋房一座接着一座,是“法租界”的聚集地,历史上徐志摩、陆小曼、章太炎、访沪时的泰戈尔通通住过这边。

  沪市戏剧学院也在这一条线上。

  在这如果能买一套洋房,看的妹子能排队到四十年后也看不完。

  结果路过沪市戏剧学院时,李小林忽然感慨:“余切,这是我的母校。”

  “你不是作家吗?怎么在戏剧学院毕的业?”

  李小林道:“沪戏也有文学系,再说了,就算是学的是表演专业,导演专业,也不影响我搞创作——你不是学的经济吗?”

  余切摊手:“你讲的对,我无话可说。”

  接着,李小林问他:“你单行本《大撒把》是不是要发行了?”

  “是的,印了一万册,不知道要卖的怎么样?你能知道吗?”

  李小林道:“我不知道你的书卖怎么样,但我在想,你小说大概之后要拍电影了。新现实三部曲,到底是哪一部拿来拍电影?还是全拍了,到时候会有人来联系你的。”

  余切却问:“拍电影有钱吗?”

  “不仅有钱,你还是人见人爱的余老师呢!”李小林讲到这里,忍不住发笑,“余切啊,你太年轻了,虽然复读过两年吧,还是显得岁数小,到时候见了一些女演员恐怕要来接触你,男演员又不一定比你好看,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

  余切说:“我是个正经人,人不欺我,我不欺人。”

  到了《沪市文学》。

  李子运和周杰人已经讨论了挺久,只是有一件事情要来听听余切的主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