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东京笔会
sp; 陈小旭还不能理解这种感情,她手指的指腹在《红楼梦》的粗糙书页上摩挲,年少时看过的许多书让她对爱情有超过常人的戏剧幻想,而落到实处却没有具体的人。
很难有人满足这个标准。
这正如她少女时期写的诗里面写的那样:“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没有这样的爱情,她宁可去做自由的柳絮。
女孩儿们都休息了,而余切却登上了去往沪市的火车,转到沪市虹桥机场,这地方现在是沪市的西郊地区,周围没啥楼,全是农田。
提着行李,余切赶上了大部队。来自沪市和燕京的两拨人。沪市这边是巴老,他女儿李小林,作协外联室主任徐钤和翻译陈希儒,燕京这边是蒋正函(艾青)和余切,以及教育部门的干部若干。
蒋正函是原先的左翼作家,在边区文化工作过,《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作品,诗坛泰斗。
八十年代,两国逐渐转向友好,许多知名作家多次前往日本访问。
今年的《日本文学》第二期上,刊登了蒋正函原先在京都观看夜景写下的诗《美浓吉》,而卷首则是巴老的文章《我的期望》。
“我希望我们尽量多翻译出版和评介日本的各时代、各流派、不同风格的名著;也把我们国内一批优秀作家介绍到日本去。艾青、玎玲、邓友美、冯木……余切。”
这名单里面,原先的最后一个人是刘芯武,现在变成了余切。
登上飞机,余切拿到了采访注意事项,他要跟随巴老,作为新锐作家的代表,接受日本媒体的采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