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感言

关于我对于诡秘的理解、我希望能够给予克莱恩的陪伴、我希望能够让克莱恩看见的世界,都写了下来。

  虽然这个过程,真的很痛苦。

  诚然,写作和表达是快乐的。能够将一切记录下来是快乐的。克莱恩在我的笔下没有那么孤独,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有了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快乐的。

  但是,写作始终是为了寻找共鸣。

  没有引起共鸣的赞歌。

  在献给信仰之主的时候,是否也还是会让人感到有所缺憾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答案是肯定的。

  这或许是《星之匙》写到这里,最让我遗憾的事情。

  可惜,这已经是现在的我能够写出来的最棒的作品了。

  -

  -

  感慨完之后进行分不同方面的技术和写作总结。

  (长文总结预警,将近万字。如果需要看和番外有关的信息直接翻到最后就好。)

  -

  -

  1.本书主题/本卷主题

  ——“黑暗来临时,仍要铭记手中名为‘希望’的钥匙。”

  这是第五卷的主题,也是本书的主题。

  之前谈到过,这是“星之匙”的我流解释。也是我对于克莱恩之所以能够从沉眠之中苏醒的一种主观的臆想。

  这本书也是围绕着这一点进行的构思。

  苏远宁带着不让克莱恩太过孤独的使命诞生。所以,他在故事开始之前,就有着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象征。

  “他是一束光。”

  一束让克莱恩不再孤独的光。

  一束将克莱恩带出黑暗的光。

  他本身的意义就是“星之匙”。

  (所以,苏远宁最初会进入灰雾见到周明瑞,最终会进入愚者的梦境,都是在角色诞生之初就决定好的。)

  当然,作为亚伯拉罕。

  伊格纳·亚伯拉罕同学,也是亚伯拉罕家族的光。

  他同样肩负着让亚伯拉罕荣光重铸,祸患消弭的责任。

  所以,他也是亚伯拉罕家族的一束“光”。

  (因此,亚伯拉罕家族所埋藏的隐患成为了本书唯一的核心二设。)

  但是,想要成为周明瑞的光,亚伯拉罕的光可不那么容易。

  因为,只有在黑暗中,才能够显示出光芒的珍惜和可贵。

  所以,苏远宁这个角色从诞生之初,也注定了必定会遭受“苦难”,必定会在黑暗中前行。

  无论他愿不愿意(笑)。

  -

  关于主题的表现,第一卷因为相关的能力不太成熟,暂且不表。

  但是在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和第五卷我认为我在表现“光”这一点,也还算做的不错。

  每一卷的主题都围绕着“星之匙”,和人物设计方面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人物有螺旋式的上升,主题也同样如此。

  之前说过苏远宁的人物成长线是围绕着对于世界的认识。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深入,然后知道了无法返回故乡的秘密,最后和解。

  同样地,对于“光”这一人物核心主题的表现,也是与对世界的认识是同调的。

  最初始时,灰雾之上的周明瑞,是苏远宁来到这个世界遇见的第一束“光”。

  是周明瑞让他在这举目无亲的世界中看见了希望。他不再孤单,不再彷徨,不再不知所措,而有了坚定的方向(虽然其中有善意的谎言)。

  到后来,随着这束光的指引,苏远宁也逐渐地成为了“光”。

  贝克兰德水污染,虽然并非自愿,但是苏远宁肩负起了守护的责任,成为了贝克兰德的“光”,虽然无人知晓。

  珀利兹克保卫战,在提前知道的危险的前提下,苏远宁也愿意去主动面对困难,为民众带去希望的“光”。这一次,他的声名远扬。

  最后,作为亚伯拉罕,作为愚者的眷者,他当然不可能无故地就拥有这璀璨的光环。

  命运的馈赠,都暗中标注了价格。

  但是,苏远宁甘之如饴。

  他愿意。

  为亚伯拉罕。

  为愚者。

  带去光芒,带去希望。

  因为,伯特利·亚伯拉罕,克莱恩·莫雷蒂,都是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希望之匙”。

  所以,苏远宁,也愿意成为他们的“星之匙”。

  苏远宁同学也终于通过整整五卷,将近九十万字的成长,成为了合格的“星之匙”。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