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黄河咆哮地枢显圣

次升级,仓库再度扩大的话,那就跑的次数更少。

  不过20马赫的速度,去太平洋深处一趟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在清淤的过程中,同步对开封-郑州段实施“重力场逆向加载”,以35万斤巨力配合土系异能压缩河床底部软土层,使悬河段整体沉降3-5米。

  另外,在郑州以下开辟平行地下分洪河道,利用“岩脉塑形”构建全封闭玄武岩隧道(设计内径为80米)。

  主河道专供通航(水深≥4米),分洪河道通过智能土闸联动,洪水期自动开启导流,避免漫堤风险。

  第三四五部分则分别是生态与航运协同、灾备强化护堤措施、实施计划和效能预测等等,就不一一详述。

  但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姜采儿用量子计算机帮李响设计了水文模型,通过“地脉共振”动态调整河道曲率,优化船舶通行效率。

  二是姜采儿建议,让赵雪晴参与这个项目。

  赵雪晴精通植物系异能,其“灵植通感”可以帮忙快速筛选耐盐碱植被,在重塑河岸植入根系固土基因链,构建200米宽生态缓冲带。

  同步,李响在河床底部铺设“晶脉过滤层”,吸附重金属污染并释放矿物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晶脉过滤层的晶体粒子构造,也由姜采儿设计,李响负责用土系异能实施。

  疏浚之后,通航能力可实现5000吨级船舶郑州直达渤海(原仅限局部河段通行200吨级),防洪标准则从百年一遇提升至千年一遇。

  此方案充分利用李响的极速移动、异次元仓库、巨力操控与土系精微塑形能力,将传统需数十年的超级工程压缩至月级周期,若能实施,足以对抗末世前的超级大洪水。

  “我再给你做一个PPT吧。”

  姜采儿帮人帮到底,她是智慧型、科研型超凡者,做PPT也是一流,进入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后,也常常写PPT,参与组会,在组会上作报告,侃侃而谈,深受大家喜爱。

  尤其是,她的英文口语能力也进步极快,有时候会有国外的科研团队过来进行学术交流,姜采儿都全程用英文讲解,让国内外专家频频竖起大拇指赞叹。

  这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女孩啊,才大一上学期。国外的专家很惊讶,怎么中国总是出天才?

  众所周知,近些年大漂亮国军事之所以落后,主要是驱逐了华裔工程师,而重用了印度裔工程师,而大漂亮的本土白人和犹太人,玩金融是一流,却不擅长搞军事和航天。

  即便是民兵-3,也是出自华裔科学家之手,与“东风”之父同一个师门。

  姜采儿的惊艳表现,引起了一些国外专家的注意,有大佬私底下邀请她前往美国名校读书,提供巨额奖学金,自然被姜采儿拒绝。

  李响将黄河疏浚方案和PPT发送到了一个神秘的邮箱,然后就陪姜采儿休闲了一天,次日晚上八点左右,又拨打了一个神秘的电话。

  这个电话号码,自从第一次和帝都那位会晤之后,他就获得了单独通话的权限,只是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这次是第一次。

  一打过去,对面那位一向四平八稳的声音,微微透出几丝激动。

  “是响哥儿啊,最近还好吗?”那位一如既往地亲切。

  “劳您关心,挺好的。”李响说道。

  大家的时间都宝贵,所以简单的寒暄过后,李响就切入了正题,讲解了自己的黄河疏浚方案。

  之所以分成两段,是因为上下游的水情与地质情况不同。

  对方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不时提问,和李响探讨。

  最后,说了六个字:“你办事,我放心。”

  那位挂了电话之后,颇为开心:“响哥儿是有家国情怀的,他帮了大忙。”

  片刻之后,又拨了另一个电话,交代诸般事宜,让其务必配合李响的工作。

  疏浚黄河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瞒得过天下人,所以,李响需要有人来善后。这也是他将方案上报的原因。

  ……

  与此同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指挥部第三会议室,气氛颇为沉闷。

  总工程师周正阳一拳砸在智能会议桌上,震得全息沙盘波纹荡漾。他深灰色制服袖口沾着咖啡渍,指节因长期按压触控笔泛着青白:“这已经是第六版方案被中央打回了!”

  底下的人噤若寒蝉。

  周正阳气得不行:“都这么久了,方案迟迟定不下来,你们都干什么吃的。”

  有人小声说道:“不是我们定不下来,我们已经交了好几稿了。”

  “不能解决问题的方案,被频频打回来的方案,能叫方案吗?照你们之前的方案,等你们疏浚好,大洪水都过了几年了。”

  “也不一定有大洪水。”有人嘀咕。

  “不一定?全球人民都在备战,你在这儿跟我说不一定?到时候真有大洪水了,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知道为什么叫‘悬河'吗?不是悬在空中的河,是悬在华北三亿人头上的铡刀!”

  所有人沉默,会议室针落可闻。

  半晌,一名角落里的青年工程师程墨忍不住诉苦:“周工,开封段悬河沉降工程,我们真的只能每天清理五万方淤泥,这是极限了,再多真做不到,不是我们不想做。”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