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我真该死啊(感谢Sunny冉冉的盟主打

他还想吃。”

  秦淮:6

  有的时候秦淮都不得不承认,谭维安才是知味居中真正的异类。

  他是知味居里极其罕见的,纯正的有天赋,但关系户,且是超级嫡系的懒鬼。

  秦淮看着谭维安:“你怎么不回去?”

  谭维安满脸他们回去和我这个领队有什么关系:“我不是还要和你们一起研究蟹黄拌…酱吗?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不上早班。”

  然后谭维安很是郑重地问:“秦淮,如果我每天7点半才来上班,还能吃到鸡汤面吗?”

  秦淮:……

  不是哥们,你的卷全分给你小师弟让古力帮你卷了是吧,自己是一点不卷。

  “能。”秦淮笑着说,“今天晚上你把蟹黄酱的方子找出来,不光鸡汤面有的吃,以后蟹黄拌面和蟹黄拌饭都管够。”.

  当天晚上8点,谭维安成功在秦淮睡觉前从手机里翻出了蟹黄酱的方子。

  不止两个,足足有6个方子。

  6个!

  秦淮看到谭维安发来的方子时都惊呆了,他一开始以为的谭维安网卡了,相同的方子发了3遍。当他定睛一看发现每个方子都有点不一样时,秦淮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有的时候真想和你们这些超级关系户拼了。

  不是哥们,开了吧?

  你们谭家祖上是卖蟹黄酱的吗?不然真的很难解释怎么会有这么多方子。

  秦淮认真研读了一下谭维安发来的6个方子,发现这6个方子都是两两组合,一个是可以长久保存,一个是需要短时间内吃完。分别是做包子的、拌面的和拌饭的。

  拌面和拌饭都可以理解,毕竟谭维安这么爱吃蟹黄拌饭,可是这个做包子的是从哪冒出来的?他们谭家也有做蟹黄包的传统?

  把方子全部看完,秦淮甚至觉得这个做包子的方子和井师傅研究出来的蟹黄酱的方子有一点相似。

  总体思路非常相似,只不过佐料的选择上略有差异。

  这两个方子的思路和秦淮的思路是一样的,如果要长久保存,就一定要加大量香料,味道就一定浓重,不可能最大程度保留蟹黄的本味。既然如此,不如把浓重进行到底,让味道更加浓烈,把双蟹包变成一个浓墨重彩的包子。

  但是按照正常思路,双蟹包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如果能在制作蟹黄酱的过程中,尽量少的添加香料,让蟹黄酱最大程度地保留蟹黄的本味,那么这个风格应该是完全相反,双蟹包整体的风格就应该是突出本味的清淡,原始自然。

  也就更接近正常版本的用新鲜蟹黄制作的双蟹包。

  谭维安给出的方子里面就有一款符合这个要求的方子。

  看完这个方子的那一刻,秦淮都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谭维安这个百宝袋是真的全啊,想要什么就能掏出来什么。

  哥们,早说你家祖上就是卖蟹黄酱的呀。我和郑思源还在这里瞎研究啥呀,你一个电话在百宝袋里掏一掏不就什么都掏出来了嘛。

  秦淮把这个方子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觉得自己在蟹黄酱这方面还是不够权威。他火候不行,这段时间的蟹黄酱都是郑思源炒的,秦淮默默把方子发给郑思源,让郑思源好好研究一下。

  几分钟后,郑思源发来消息:

  这是谭维安给的方子?

  郑思源:你问一下谭维安,他爷爷或者太爷爷之前是不是卖过方子?

  秦淮:好。

  没有任何犹豫,秦淮直接打电话问谭维安。

  谭维安秒接。

  “喂,秦淮,是不是特别惊喜?哥们给你的方子是不是特别全、特别多!6个方子!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跟你讲,我们家别的没有,就是蟹黄酱的方子特别多,是我太爷爷传给我爷爷,我爷爷又留给我的。”

  “我太爷爷当年是专门做蟹黄类点心的,蟹黄酥、蟹黄汤包、蟹黄烧麦那都是一绝,还专门有人出高价想从我太爷爷手里买点心方子呢!”

  秦淮打断了谭维安的话,问:“你太爷爷卖了吗?”

  谭维安想了想:“你问的是哪个方子?”

  秦淮:……

  牛逼。

  “双蟹包的方子。”对于谭维安,秦淮也不需要试探和扯那些弯弯绕绕的,“当年你太爷爷是不是把双蟹包的方子卖给姑苏一个国营厂厂长的儿子了?”

  “什么?!双蟹包是我太爷爷的方子?”谭维安大惊,“是你和郑思源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的,那个据说难度特别高,已经失传的双蟹包吗?”

  “那个方子是我太爷爷研究出来的?”

  秦淮淡定地说:“我只是有这方面的猜测,因为这个蟹黄酱方子的理念和双蟹包未免也有些太像了。如果你太爷爷是当年双蟹包的创造者,那这一切就说得通了。”

  “你太爷爷把正常双蟹包的方子卖给了郑思源师公的客人,方子卖完后他没有办法做正常版本的双蟹包,但是他还可以做普通的蟹黄包。但他的思路是不变的,因此他按照双蟹包的思路研究出了适用于包子的蟹黄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厨师都有自己做菜的风格。你太爷爷非常擅长蟹黄类的点心,这些点心的思路、习惯和大致方向应该都是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