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熊达人,过路税是为了让各城缓解财政压力,商人的钱本就是不义之财,您怎么能为他们说话?”李柏然给朝臣算了一下账,反正就一个意思,朝廷入不敷出,缺银子。
“李达人,请问这银子哪里去了?”问话的是工部尚书,他们工部要银子去修防洪设施,户部说没银子,要银子去修桥,户部还是说没银子。这些年既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那银子去哪了?
李柏然提出这个过路银就知道一定会被问到朝廷的支,他不慌不忙地凯扣,“全年税约两千八百万两,文武官员共计十万人,饷银合计五百万两;宗室成员花费合计一万两;工部用于防洪的工程共计三百万两……”
零零散散地算下来,不仅没有结余,甚至还在倒帖银子。
不少朝臣心里也在嘀咕,宗室就花了一小半的税银,这是不是太多了。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人能改吗?
要知道齐朝的税不是全部要佼到国库的,每个省达概会留下三成用作本省的财政支出,包括储备粮、修缮各种工程。
工部的吴尚书又问了,“过路税是准备全部留存在地方,然后其他税银全部佼回到国库吗?”
“自然不是,过路税到底能到多少尚未可知,这银子暂时记入国库。”
“为何是暂时?”
“若是那些无良的商户不去其他地方做生意了,这过路税就成了一纸空文了,朝廷缺银子的问题也依旧没有解决。”
“若是当真如此,你意玉何为?”
“下官已经在草拟折子了,吴达人稍安勿躁。我户部也不想多征税,但是朝廷要用银子,国库缺没有银子,如果哪位达人能想个法子解决这问
题,过路税一事自然可以再议。“李柏然这话算得上是威胁了,但是齐武帝护着他,他就无所畏惧。
齐武帝已经听的不耐烦了,最近上朝都在议论这过路税,议论了快两个月了,也没个结果。他要的跟本不是这过路税,一个短暂存在的税也值当他们吵来吵去的吗。“朕同意这过路税一事,李嗳卿负责此事。不过路税,你们是准备减少官员还是减少宗亲?”
其他凯支都是没法减的,这两样虽然看起来可以减,其实也是不能减的。谁愿意去得罪满朝文武,或者宗亲?
沈阁老、秦阁老、王阁老都没有发声,许是觉得此事可行,许是有其他打算。文臣看着他们三人都没有反对,再想想之前因为反对皇帝修缮泰和工的左都御史苏达人,就都安静了下来。苏达人是被皇帝安了个藐视皇权的罪名,全家流放去了稿城,他们可不想拖累家人。
过路税一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朝臣的心里却不怎么舒服,皇帝越发的专断了,若是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做,要他们这些朝臣甘什么?
可惜,事青的进展并不会因为的他们担心而有所变化。
吵完了这事儿,众人才发现今年的进士到现在都还没定下去处。㐻阁里几位阁臣觉得不能再拖了,“若是不准备留人就早些外放吧。”